二、臨床試驗進行階段
(一)訪視前充分準備
1.制定試驗的總體訪視時間表
2.令每一次訪視前,回顧試驗的進展情況、前次未解決的問題;
3.與研究者聯系,確定訪視日期,并了解試驗用品是否充足;
4.制定訪視工作的計劃、日程表,準備訪視所需的文件資料和物品;
(二)監查項目
1.與研究者會面說明本次訪視的主要任務,了解試驗進展情況(受試者入選情況、病例報告表填寫情況),以前訪視所發現問題的解決情況。
2.核對并更新研究者管理文件夾,研究人員及職責有無變化(更新研究者列表、新研究者履歷、并對其培訓),檢查并補充試驗用品;
3.研究設施有無變化(是否校正、正常值范圍、設施品牌、耗材供應狀況)
4.檢查知情同意書(ICF:informed consent form):①簽字日期與入選日期;②簽名情況(見證人、監護人、醫生);③版本號碼;④修改日期;⑤新情況發生,是否修改知情同意書(送倫理委員會);⑥是否交予受試者;⑦了解知情同意過程。
5.收集病例報告表;
6.試驗藥品管理的核查(存放情況、發放回收情況記錄、清點藥品并與相應記錄核對、檢查盲碼信封、使用是否違反方案要求):①檢查藥品的保存狀況和記錄情況;②檢查藥品數量,與記錄的數量核對;③檢查應急信封;④檢查藥物使用情況的記錄(患者日記),是否違反方案要求;⑤是否按隨機號碼發放。
7.AE不良事件的處理
①檢查SAE(嚴重不良事件)的報告(報告程序是否符合GCP及標準操作規程(SOP)要求報告及時間,是否通知申辦者、NMPA、倫理委員會、其他研究者)和跟蹤;
②SAE頁填寫情況(是否記錄了不良事件的種類、描述、開始時間與持續時間、相關癥狀、輕重程度、發生頻度、所做檢查和治療,記錄規范、處理是否及時);
③SAE處理(是否得到了應有的醫療保護或適當的經濟補償、是否停藥);
④確認是否與試驗藥物相關;
⑤是否需要開啟應急信封;
⑥跟蹤不良事件的最終結果;
⑦監查所有不良事件的臨床資料,再次查看知情同意書;
⑧注意個人隱私,受試者在試驗中的編號,不暴露其姓名、住址和身份證號碼。
8.研究者文件夾的更新
9.書寫監查報告
(三)記錄所發現的問題;
(四)與研究者一起討論和解決此次訪視發現的問題,交流其他研究單位的進展和經驗;
(五)將取回的藥品、物品、已簽署的知情同意書、病例報告表等按規定存放;
(六)填寫訪視報告;
(七)更新各項記錄表格;
(八)對發現問題的追蹤及解決;
(九)安排后續訪視計劃;
(十)臨床試驗過程中,如試驗方案、知情同意書、病例報告表發生改動,需報倫理委員會審批;
(十一)臨床試驗中發生SAE(嚴重不良事件),必須在24小時內報告藥品監督部門,并盡快報告倫理委員會和申辦者;
(十二)病例報告表收集同時,生物統計師建立數據庫,設定邏輯校驗程序,并將收集到的病例報告表輸入。輸入過程中發現病例報告表有問題,則立即提交監查員,由監查員在下次訪視中加以解決;
(十三)當數據庫中已有一定病例記錄時,生物統計師開始編撰統計分析程序,并利用己有數據進行調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