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網消息,搜狗CEO王小川發表內部郵件宣布卸任搜狗CEO,與搜狗正式告別。“根據383天前的約定,今天是我卸任搜狗CEO的日子。從今天開始,搜狗融入騰訊大家庭,為社會創造新的價值”。
對于未來去向,王小川透露,從2000年9月1日開始,與搜狐、搜狗并肩作戰,度過了圓滿的21年。往后二十年,希望為生命科學和醫學的發展盡一份力。”
王小川將進入醫療健康領域,此前已多次傳出風聲。之前曝光的公司注冊信息也顯示他對此早有布局。天眼查顯示,王小川今年3月和7月分別成立了新公司北京伍季科技有限公司與北京五季健康咨詢有限公司,經營范圍涉及健康咨詢和醫療器械銷售等。8月其持股公司北京五季健康咨詢有限公司又成立醫療科技合伙企業,海南百方醫療科技合伙企業。
今年以來,王小川共在公司籌建上投入1200萬人民幣。
不僅如此,搜狗王小川籌備多月的人工智能與中醫藥結合的創業項目正在搭建過程中,多家投資機構拋出繡球,看好該項目未來以及包括王小川在內的技術研發團隊。在創投市場優質項目緊缺的當下,王小川屬于挑選方。
為了這場早有預期的離開,王小川也做好了思想準備。
從去年得知公司收購后,他便再以生命視角思考一個公司的競爭力和競爭位置。這位畢業于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理工生老板,在多次訪談中都毫不掩飾自己的樂觀態度。他表示出,生命本身就需要外部事情驗證,就像讀經典著作一樣,一方面要體會它固定的結構思維,另一方面要重塑自己已經知道的事情,這是非常自虐又快樂的過程。
王小川為何在今年看中AI+中醫藥?
“創業者”王小川如何將人工智能與醫療健康相結合?僅用情懷解釋王小川的商業瞻望,似乎并不能透徹地向公眾解釋這場早有企劃的創業項目。
王小川的卸任,不僅意味著搜狗這家企業人走茶涼,同時也是意味著,王小川并不想寄人籬下,馬化騰最終也沒有等來王小川。
搜狗在互聯網江湖中的地位,早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而逐步偏離舞臺中央。要知道在古早互聯網,搜狗一直被業內視為第二梯隊的領頭羊。
現今,互聯網第二梯隊的市值門檻已然攀升至500億美金,搜狗退市前整體作價僅為35億美金。對于騰訊而言,搜狗雖然是個不錯的優質資產,但在并入之后的現在,也給不了過高的權重,只是將搜狗的主要業務整合給PCG事業群。
亦在同天,騰訊成立信息平臺與服務線,負責人為騰訊公司副總裁殷宇,后者向PCG總裁任宇昕匯報。換句話說,王小川如果不離開,即便他成為騰訊這塊業務的負責人,對應的職位即騰訊副總裁,需要向任宇昕匯報。
這顯然,不能匹配王小川的江湖輩分。
在內部信中,王小川特別提到了這三個數字,騰訊收購搜狗的“383天”、擔任搜狗CEO的“4083天”、從碩士第一天開學起跟隨搜狐的“7714天”。從選擇創業這條道路至今,王小川并未想做一名跟隨者,如今能“凈身出戶“的王小川,成為一位名副其實的“黃金單身漢”。
用他自己的話說,未來,搜狗將融入騰訊大家庭,將是向新出發,而他自己,會將這21年的喜悅、榮耀、曲折、遺憾定格,走向新的生命旅程。
此時王小川選擇醫學健康,或許并未設想那么長遠,名下的三家公司的經營范圍已經透露,王小川打算在數字化輔助診斷做起。搜狗的核心技術是輸入法之上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知識圖譜技術、語音語義技術,這些AI技術不僅可以幫助騰訊做好信息流,個性化內容平臺,個性化廣告,包括看一看、短視頻等等,也將在幫助王小川在創業的路上開個好頭。
但為何又看中中醫藥學,這個更加細分的賽道機會在哪?
在此前王小川分析人工智能時,提到未來AI 將爭奪重點將是具體場景。他認為,在今天有效的技術里面,人工智能還不能走向通用型,只能解決一個具體的點。因此,他指出,人工智能時代不是講究信息是否平等,而是機器能夠比人更有效地學習。人有很大的學習成本,但是讓機器去學習一件事情,能夠在一周內就學會。在這種情況下,人工智能的識別、生成和決策分別帶來的是效率的提升和人機交互的轉變,這是未來兩個可以在產品產生影響的方向。
其中一個優勢提升效率,便是王小川看中的商業能力:利用AI的能力在醫療甚至一些智能硬件領域,讓機器能夠取代人工。
目前在中醫藥的賽道上,首先存在的是大量的非標準化問題,單從醫學樣本標簽問題上看,雖然中醫也依賴檢查,但是大部分情況下,中醫不像西醫有明確的檢查指標,所以很多改善、好轉都是主觀性質的。如果人工智能通過數據驅動建立中醫輔助診斷系統,中醫理論或許能以規則示人,變成大眾能夠理解的產出。
現階段,AI依托知識圖譜、智能硬件、大數據等超越傳統醫療信息化的新技術,如果考慮一套中醫的醫案和掛號系統,解決數據標準化問題,將是人工智能走出的第一步;其次則是和藥理學相結合,在疾病篩查、慢病管理、健康管理等領域顯示出潛力;第三步是利用深度學習大規模訓練模型模擬中醫上關于五運六氣、疾病傳播方面的研究,厘清現有中醫藥理論中的灰色地帶。
那時,應該更加符合王小川思考的“做一件事情是不需要去做選擇的,只要你做得足夠好。但是在一些沒有大家共有標準的地方,需要依靠你發現自己內心的真實的喜歡或者需求去做取舍。”
技術大佬紛紛走向生命科學?
在王小川之前,中國互聯玩發大佬紛紛加入生命科學領域。前有李彥宏創立百圖生科,后有張一鳴世界三地招兵買馬,招攬醫學生物人才。如果再往前看,馬化騰、傅盛、陳天橋等一眾互聯網一線創業者都是生物學思維的癡迷者和堅定實踐者,頂級投資大佬丁健、沈南鵬、張磊等也直言自己鐘愛生命科學。
今年3月17日,拼多多董事長黃崢辭任,稱自己將更多結合個人終身興趣,致力于食品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
去年9月,李彥宏成立了一家生物計算公司——百圖生科,并將它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在此之前,李彥宏說到,“早在20年前,我就對生命科學感興趣,尤其對生物信息學感興趣。當我在華爾街做一名程序員時,還去申請了Merck(默克集團)一個研究小組的工作,它也給了我一個offer。”
張一鳴在考入南開大學時,報的就是生物專業,只是后來被調劑了。在2019年與清華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的對話中,他又再次詳述自己對于生物學的“癡迷”:“生物從細胞到生態,物種豐富多樣,但背后的規律卻非常簡潔優雅,這對于你設計系統或者看待企業經濟系統,都會有很多可類比的地方。”
今年,張一鳴38歲(83年)、黃崢41歲(80年),王小川43歲(78年),馬化騰50歲(71年)、李彥宏53歲(68年)。在新的時機下,這群商業大佬或擴疆占地,或收拾河山,將自己對于規則的崇拜寫進社會現實和人生新歲。他們知道如果想改變就必須迅速采取行動,同時,重建版圖的內在需求和現有穩定的生活狀態產生了矛盾,也為他們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思想蛻變。或許這群科技極客的中年時代,正在變得溫存和包容。
未來王小川們能做成什么,等待我們去驗證吧。